装修中,PPR水管作为“藏起来”的关键材料,常被忽视细节,却直接影响未来十年的用水安全。本文从选材误区、施工雷区、验收技巧三方面,教你避开那些“看不见的坑”。
一、选材陷阱:低价背后的代价
回收料伪装:
劣质PPR管掺入回收塑料,可通过“燃烧法”鉴别:正品燃烧后冒白烟、有石蜡味;回收料冒黑烟、刺鼻酸味。
透光测试:剪一段管材对光观察,优质管完全不透光,回收管常有透光斑点(藻类滋生温床)。
虚标参数:
用游标卡尺实测壁厚:DN20管标准壁厚2.8mm,误差>0.1mm即不合格;
压力测试:要求商家提供第三方静液压试验报告(50年寿命验证)。
杭州某业主因选购低价管材,入住半年后爆管损失3万元,维权时发现厂家早已注销。
二、施工雷区:90%的漏水源于此
热熔黑箱操作:
温度不达标:热熔器须恒定260±5℃,工人凭经验调温易导致虚焊(某案例中,接口处仅50%熔合);
插入过深:管材插入管件时应留2mm伸缩缝,防止热胀冷缩拉裂(标准施工需使用深度限位器)。
野蛮施工:
水管走地无套管:直接埋入水泥易被后期钻孔击穿,应加装PVC护套管;
冷热水管混用:热水管用红色标识,冷水管用蓝色,混用会加速老化。
三、验收必做:三招锁定隐蔽安全
压力测试:
打压至0.9MPa(1.5倍工作压力),保压24小时,压降≤0.05MPa为合格;
重点检查接口处是否渗水、管体有无鼓包。
管路地图:
施工后拍摄360°全景照片,标注管线位置,避免后期打孔误伤;
要求提供纸质+电子版水路图,存档至物业及家庭云端。
水质初检:
首次通水时,取末端水样静置24小时,观察是否有悬浮物或异味。
结语
PPR水管的选购与施工,是一场与未来隐患的博弈。记住:省下的每分钱,都可能变成日后维修账单的零头。
